今天,2025年已过半,当人们盘点得失、焦虑未来时,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临终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恰如一道智慧清泉,为浮躁时代注入沉静力量。这位从繁华走向空门的大师,用一生诠释了“放下”与“坚守”的辩证哲学——唯有放下执念,方能轻装前行;唯有坚守本心,才得生命圆满。
放下,是生命的减法艺术。李叔同39岁剃度出家,将半生功名、艺术、情爱尽数归零,却道“非厌世,乃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他深谙老子“为道日损”的智慧,从津门巨富到苦行僧,从艺术先驱到律宗祖师,每一次转身都是对“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的破除。当今社会,多少人困于“既要…又要…”的贪求?若懂得“鹪鹩巢林,不过一枝”的朴素真理,便知真正的自由始于放下。
坚守,是灵魂的深耕之道。出家后的弘一,以“过午不食”“破席薄被”的苦行重振失传700年的南山律宗。他告诫弟子:“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将自律升华为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做一样像一样”的极致专注,恰是破解当代浮躁的良方。王阳明言“持志如心痛”,李叔同则以“二一老人”自警:“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唯有守住心中明月,才不惧世间风云。
从容,是“破执”与“守真”的圆融。丰子恺以“三层楼”喻其师一生:物质、艺术、宗教,层层超越却不离人间。抗战时期,他写下“念佛不忘救国”,将修行与家国相连;临终前“悲欣交集”四字,更道尽生命终极领悟——悲众生苦,欣自性明。这种境界,恰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旷达,又似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
2025年的下半程已启,当AI重构生存方式、焦虑席卷心灵时,李叔同的智慧愈发珍贵。真正的从容,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是拒绝时代浪潮,而是如“天心月圆”般澄明映照万物。愿我们皆能: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纯粹处世,以“华枝春满”的充实自持,以“物来顺应,未来不迎”的智慧前行。
如此,纵使岁月奔涌,亦能如弘一法师所言:“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喧嚣中活出生命的清澈与圆满。
凡本网注明“XXX(非CCTV华夏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在庆祝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时刻,大连庄河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携手会员单位...
2025-07-04 15:00
...
2025-07-04 14:17
为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资源流动,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安城...
2025-07-04 10:35
7月11–12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将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
2025-07-04 09:28
...
2025-07-04 09:16
妙如,名张丽君,字无心中国书画院副院长翰艺林书画研修院院长人民书画家功勋艺术家国家...
2025-07-01 15:48
——用纯中药“黄氏救心汤”治疗“心血管事件链”的临床报告目前世界上把心血管疾病统...
2025-07-01 15:34
今天,2025年已过半,当人们盘点得失、焦虑未来时,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临终偈语“华枝春满,...
2025-07-01 14:4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庐山景色的变幻...
2025-07-01 14:40
2025年的日历已翻过一半,站在下半年的起点回望,许多人仍在追问:如何在这纷繁变幻的世间...
2025-07-01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