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作家洪斌论李叔同:"放下”显从容气度,"自律”达深远境界

来源:| 2025-07-01 14:40

2025年的日历已翻过一半,站在下半年的起点回望,许多人仍在追问:如何在这纷繁变幻的世间,活出一份从容与笃定?百年前,李叔同以半世繁华换半世空门,从风流才子到弘一法师,用一生诠释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至高境界。他的生命哲学,恰似一盏明灯,为今人照亮前路——真正的从容,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放下多少;不在于追逐外物,而在于修持本心。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李叔同的这句箴言,道破了处世的两重智慧。所谓“近人情”,是与人交往时的真诚与通达。他早年广结善缘,晚年仍能以一封书信化解毁寺危机,正因深谙人情练达之道。而“体物情”,则是尊重规律、顺应时势的清醒。他洞察政府毁寺的本因,提出“农禅并重”的改革,终使佛教免于浩劫。今日社会,多少人困于人际纠葛或盲目蛮干?若学得半分李叔同的圆融与明澈,何愁前路不通达?

人生最难的不是拥有,而是放下。李叔同出身津门巨富,少年时走马章台,中年时名震艺坛,却在巅峰之际毅然出家,将珍藏分赠友人,只留一句“悲欣交集”。他的放下,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挣脱物欲枷锁后的超脱。正如他告诫世人:“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 当下社会,多少人被名利所累,因得失辗转难眠?若懂得“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的朴素真理,便能于喧嚣中守得一方清净。

自律,是最高级的自由。弘一法师的修行,将自律做到极致——过午不食、破席薄被、惜物护生。学生丰子恺回忆,他坐下前必轻摇藤椅,恐伤蝼蚁;夜间绝少点灯,只为“怜蛾不点灯”。这种自律非为苦行,而是对生命的极致敬畏。他提出“二一老人”自警:“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时刻保持自省。反观今日,多少人在放纵中虚度光阴?若能如李叔同般“做一样像一样”,何事不可成?

从“三层楼”到“华枝春满:生命的终极圆满在于精神攀登。 丰子恺曾以“三层楼”比喻李叔同的人生:一层物质,二层艺术,三层宗教。他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以宗教的终极关怀,完成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晚年他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正是历经沉淀后的灵魂丰盈。当今时代,物质丰盈却精神贫瘠者众,何不学其境界?真正的从容,恰是如明月照水,不逐外物,亦不负初心。

2025年的下半程已启,愿我们以李叔同为镜:放下执念,得从容;严于律己,致深远;洞明世事,修慈悲。如此,纵使时代奔涌,亦能如弘一法师所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活出属于自己的“天心月圆”。(央媒评论员:洪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CCTV华夏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